芸娘有一搭没一搭的跟惠英嫂子聊着,她确实不是很关心这件事。学堂里多一个学生,少一个学生对她来讲无所谓。
她和景昭并不为生计发愁,学堂本身就是为了给景昭打发时间的。因为景昭一个大男人不找点事做,天天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时间长了怕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而且自家若是什么营生都不做,在这人人都不闲着的山村里也显得很不正常。
相比景昭的学堂,芸娘更关心的是两个孩子。昊儿虽然年龄不大,表面憨厚讨喜,但却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孩子。他们夫妻二人为了避世,闲居在这山野乡村。孩子的生活自然远不如以前,也不见他有什么不自在。景昭让他充当书童,其实他倒是担当了半个先生的事情,有一半的课倒是他教授的。
而且他天天笑嘻嘻的,下学后就能和那群孩子玩到一起,对那些山村里的孩子来说,他简直无所不知,又没有先生的架子。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和钦佩。仅仅几天的时间,居然隐隐有了孩子王的倾向。
所以芸娘对昊儿倒是放心,她担心的是小女儿水瑶。
来到萧家村已经有三个月了,水瑶还是不肯开口说话,要不是听见过她夜里的梦呓,芸娘真的以为她确实不会说话。
而且这孩子安静的可怕。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坐在角落里摆弄那个木雕苹果。小小的孩子,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若不是一双大眼睛十分灵动,芸娘都以为她天生是个痴儿。
芸娘暗自猜测水瑶有可能是受到什么惊吓刺激,导致脑子出现了什么问题。于是就让景昭给她施个针,开个药医治一下。
结果得了景昭一个大白眼,还被严肃的训诫了一通:“医者只能医身,不能医心。这孩子我早已看过。身体上没有任何毛病,她不开口讲话必有她自己的缘故。或者是有难言之隐,或者是有心病,怎可胡乱施针用药呢?”
芸娘知道景昭说的是对的,但是她关心则乱。一是担心水瑶。二则讨厌景昭装神弄鬼的语气。(当然这装神弄鬼,如果不是对她,她倒也不是这么排斥,甚至有可能在旁边看看热闹。) 于是毫不留情的怼道: “你不是自称杏林高手吗?不能施针用药,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心病难道不是病?是病做大夫的就得想办法医。自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