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宝盈按弟弟给的地址,到了宛平县立刻去寻找母亲,却发现弟弟所说的酒楼已经易主,人也不见了踪迹。
费了好大的力气打听到母亲回了楼镇的祖宅,就心急如焚的赶了过去。
陈竹青刚到任上,公务繁忙,分身无术,没法陪她四处东奔西走的寻找母亲。她就一个人带着丫鬟和一个从都城带来的家仆,独自去了楼镇。
好容易找到了梅家祖宅,却门上挂着铜锁,门内空无一人。
向周围的邻居打听过后,梅宝盈听说母亲的日子过的恓惶,不仅身体大病了一场,还曾被地痞流氓几次上门骚扰。
祖孙三人没有生活来源,母亲要下厨劳作,弟弟家那个从未谋面的、五六岁的侄子还要出门兜售小食。
梅宝盈顿时哭红了双眼。
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官眷,生活优渥,养尊处优,没想到临老却过着这种煎熬的苦日子。
她老人家怎么能撑得住?
她急于找到母亲,可邻居也不知道母亲去哪里了。
后来辗转联系到了几个族亲,有人回想起母亲曾提过有几个萧家村的孩子常来看她。
梅宝盈如获至宝,追问了半天,那族亲勉强想起母亲提起那几个孩子时,曾夸过云哥懂医术,景哥热心肠,瑶瑶生的美。
于是梅宝盈勉强熬了一夜,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就往萧家村赶,却没想到雪后的山路泥泞,费了好大的劲才赶到萧家村。
刚见到娘亲的时候,看到老太太衣着破旧,系着襻膊,满脸尘灰汗渍,不由一阵心酸。
娘居然在乡下的人家当厨娘。
梅宝盈真是又急又恨。后来听母亲大概讲了 和几个孩子相识的过程。才明白过来,心存感激之余又有一丝的后怕。
一别多年,她差一点就在相逢之前失去了母亲,她想好好感谢那几个孩子,想着回了县衙一定要送些好东西过来做谢礼。
但母亲所提的合伙做食肆生意,她却坚决不同意。
自己既然寻到了母亲,自然要带她和弟弟的两个孩子回县衙后宅供养的。丈夫现在官阶虽低,却也是正经的朝廷命官。怎可能同意让自己的岳母在外面抛头露面,挣些琐碎铜钱。
倒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