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0 渔村染坊
晨露未曦,唐静薇掀开染缸上厚重的苎麻布,靛蓝染料里漂浮着几缕暗金色纤维。&34;这是九十年代远洋货轮缆绳专用的聚酯混纺材料。&34;她将样本装入证物袋,青砖地面上残留的拖拽痕迹延伸向海岸。
染坊主拄着柺杖追出来:&34;这是给妈祖献袍的圣物&34;话音未落,黄海明在晾晒场角落踢翻陶瓮,二十余枚青铜锚锭哗啦散落。每枚锚柄处都焊着细小的不锈钢标牌——&34;2002年三井重工制&34;。
插图a
[传统船锚形制与现代工业锚锭结构对比图]
09:15 族谱修缮间
林念初用手术刀轻轻刮取浆糊残渣,显微镜下显现出银灰色颗粒:&34;这是船舶焊接时使用的二氧化钛保护剂,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在本地船厂普及。&34;
老文书颤抖着展开修补过的族谱页:&34;光绪年间这页就被蠹虫蛀了&34;
&34;但修补用的桑皮纸检测出漂白剂成分。&34;法医老陈举起紫外线灯,补纸边缘泛起冷光,&34;这种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工艺,2005年才引入省内造纸厂。&34;
窗外海风突然灌入,将族谱吹到记载&34;先祖铸铁锚镇海&34;的篇章,纸页间簌簌落下赤红色铁屑。
插图b
[传统手工纸与工业漂白纸纤维结构显微照片]
11:30 渔港船闸
锈蚀的闸门上爬满藤壶,郑家老爷子用鲨鱼骨杖敲击闸体:&34;这铁板是民国二十七年铸的&34;
&34;但铆钉排列符合现代流体力学。&34;唐静薇指着闸门下方规整的菱形铆钉阵,&34;这种布局能减少20水流阻力——八十年代大阪大学船舶工程系的专利。&34;
潜水员浮出水面,手中锈块在阳光下泛着诡异青斑:&34;闸门底部焊着十二个青铜锚头,接缝处填充的是船用环氧树脂!&34;
插图c
[传统铆接工艺与现代流体力学设计对比分析表]
14:20 海神庙偏殿
林念初踮脚取下梁上悬挂的青铜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