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赵盾。他号宣子,先父赵衰,曾是晋文公重耳的第一等功臣,也是晋国第
一卿。那时的赵盾只居佐中军之职。赵衰去世后的第
二年,赵盾就升为中军元帅,开始执掌国政。他制定章程,修订刑法律令;清理狱囚积案,清除旧政弊端;恢复被废除的官职,举荐任用沉沦的贤人……令无不行,法无不施,莫道臣僚敬而畏之,就连晋君也怕他三分。
眼下,赵盾作梦也想到,刺客就在眼前,性命危如累卵。而且刺客正步步迫近,那手中的利器将如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
赵盾穿罢朝服,正想赶赴早朝,因天色未明,故端端正正地坐以待旦。但他没有闲坐着,一心还牵挂着国事。他在怀念晋文公的同时,又感叹不已:想当年晋文公重耳,遭骊姬之难,亡命国外,颠沛流离于狄、郑、卫、齐、曹、楚、秦诸国,前后十九年,历尽了艰难险阻,终于得以入晋主,建立了赫赫的霸业。直至晋襄公,霸业仍不衰。然而,一代的国君坐享其成,不但无志于诸侯,更有失为君之道,能不使他顿生远虑?
刺客更加迫近了,甚至已可清晰地听到赵盾轻微的呼吸声,再看看周围,竟无一人护卫,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赵盾在挂念国事,想到忧虑处,发出一声长叹!刺客却闻声为之一惊,但觉这叹息之声,有一种慑人的力量。
蓦地,又见赵盾站了起来,像是面对国君询问,
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虔诚地说道:“啊,主公!臣一心只为社稷着想呀!”刺客突然一震,手中的利刃险些落地。
说句实在话,按照眼前的情势,要刺杀赵盾非常容易得手。偏偏刺客愈是接近愈是犹豫不决,特别是当他发现座椅上的赵盾,朝衣朝冠,整整齐齐,目不斜视,端然而坐时,对赵盾的敌意已经减去了一半。方才又闻此语,更使他震惊了!不由思道:不忘恭敬主公,时时心念百姓,分明是个忠臣,岂似主人所说的那样,专权欺主?
他迟疑了,觉得手中的利器重有千斤,怎么办呢?杀害忠良,是不忠;违背主人的命令,是无信。两件中有了一件,就不如死去……
犹豫不决的刺客,终于暴露了身影出来。“啊,捉刺客!”
喊叫声动了全府,但见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