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燕都武阳的招贤馆里,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大谋士苏秦,陪着燕昭王姬平,举着巨觞,正为来自魏国的使者频频祝酒。
这使者便是魏国大夫乐毅。
乐毅乃魏国名将乐羊之后。公元前四○八年,魏文侯派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经过三年持久战,终于灭了中山国。为了表彰乐羊的战功,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他作食邑。乐羊死后埋在这里,他的后代子孙从此在灵寿定居下来。
由于魏国与中山国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赵国,所以占了中山国后,魏国仍感鞭长莫及,无法有效地控制中山国。大约在公元前三八○年左右,中山国
一度复国,并把国都设在灵寿。公元前三○年,赵武灵王派兵进攻中山,几年后,便把中山国灭掉,灵寿纳入赵国版图,乐氏又变成了赵国的臣民。乐毅出生在这样一个贵族家庭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聪颖好学,尤其喜爱兵法,好读武略,这为他后来从事戎马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赵国贵族见乐毅很有才能,善于用兵,便推举他在赵国为官。不久赵国发生了震惊列国的“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被围团在沙丘宫殿,三月不得食,活活饿死。乐毅见赵国内讧,局势一片混乱,便离开灵寿,避居魏都大梁。
可是,魏王嗣看不出乐毅的经邦之才,竟以常人待之,乐毅大有明珠暗投之憾。正徘徊无措之时,传来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求天下名士的消息。乐毅心下
一动,萌发了去燕国施展抱负的念头。但毕竟没有亲眼目睹,不知燕昭王为人,故一直不敢贸然行动。
恰巧这时,魏国受到齐国的不断威胁,魏王得知燕王欲报齐仇,就想联络燕国,从东北面牵制齐国以缓和齐国对魏国的压力,便派乐毅为正使、须贾为副使,出使燕国,进行外交斡旋。
时任燕王谋士的苏秦,早就听说乐毅满腹韬略,才华出众,出使魏国时又见过一面,今日乐毅亲自前来燕国,乃天赐良机,日后欲报齐仇,洗雪燕耻,俱在此人身上,便力劝昭王厚遇之,切勿错过机会。
燕昭王听苏秦所奏竟与自己所想相同,心中大喜,召开盛大宴会迎接之后,又于当晚以客卿之礼,单独接见了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