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感到头痛,除岳飞之外,没有人敢自告奋勇去讨伐杨幺。
但是,岳家军能够攻破杨幺吗?
朝野有许多人都说,岳家军全是西北人,不熟悉水战,恐怕也不是杨幺的对手。
而岳飞在今天上午的战前统制谋划会议上,却胸有成竹地道:
“杨幺窃据洞庭湖,出没水中,人家都认为他厉害,不便往剿。其实,战事无常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而已。自古用兵讨寇,何分水陆?只有将帅得人,陆能战胜,水亦能战胜。本帅自有良法攻破这股水寇,诸位统制不用担忧,但须依我号令,齐心并力,看杨幺能逃过岳家军之手么?&34;
诸位统制跟随岳飞多年,早知他智勇双绝,自然相信他战无不胜,一致唯命是从。
岳飞在村道上边走边想,终于走到设在襄阳城郊的岳家院大门口。
岳家军今夜天黑时就要出发讨伐杨幺。岳飞在出发前抽空回家,旨在向母亲告别。
岳飞事奉母亲姚氏极孝。他自幼失父,全赖母亲姚氏哺育教诲,始得成人。懂事之后,但经母命,无一敢违。姚氏常常以忠义教导岳飞。宣和四年,岳飞二十岁从军,姚氏还把岳飞背上刺着“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里,用醋墨涂在字上,使之永久不变。所以岳飞一生记着,孝字之外,就是忠字。
建炎元年相州汤阴家乡沦陷,岳飞和母亲、妻儿失散,不知所向。四年后岳飞任江西南路制置使时,几经周折才找到她们。但是,岳飞军务繁忙,几乎日日战事,未能照顾。直到去年十二月,庐州解围,诏令岳飞驻守襄阳,生活稍稍安定,岳飞才把他们接到襄阳来,方得优叙,赐封母姚氏为太夫人。
太夫人年届花甲,头发全白,但神志十分清楚,也很关心国家大事。他闻说儿子要征讨杨幺,惊愕地问道:
“杨幺不是农民起义军首领吗?听说,他领导的洞庭湖一带地区,实行等贵贱、均贫富,使田蚕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又听说,他们对金虏的烧杀抢掠,恨之入骨,意欲恢复中原,以安百姓;还听说,他拒绝刘豫招降,杀了伪齐李成的来使。像这样的好人,你们怎么还要去征讨?&34;
”母亲所言,孩儿也有所闻。但是,杨幺屡与和朝廷做对,杀死了许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