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哪里,那里的争端即奇迹般平息下来,而他竟是一句话也没说。非但打架双方垂首躬身而立,连树上摘枣的人也溜下树来,肃然听候吩咐。
他见争端不平自息,即默然回转,但想了想,又回头对众人说:
“既然命里注定十万兄弟要终生当奴才,而廊下家又是奴才的奴才,这还不够可怜吗?同时,命中又注定,我们这十万兄弟都得绝子绝孙,这还得用人讲吗?这样的人,至此境地,还不知互相怜惜,当真不是人了!&34;
他说罢,转了回去,从屋里搬出一张桌子,又搬出一段船形的雕刻物,以及斧头、锯子、锤子、雕刻刀等工具,在枣树下全神贯注地劳作起来。
他的身旁,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也拿着一把雕刻刀,
学着雕刻。
少年是万历帝的长孙朱由校。带着锁链的人,自然便是被锁了十八年的李永贞了。他们聚精会神地一刀一刀刻着,链条不时叮当作响,为他们伴奏。
一阵脚步声过后,来了四名太监。前后二人都头发花白了,身穿葵花胸背团领白绸衫,头戴乌纱帽,腰捆犀角带;旁边二人穿戴大体相同,但腰捆的只是一般软带。他们往下走来,观看两人如痴如醉地雕刻一段木头。
那木头已被雕成了一艘小龙舟,龙头龙爪都栩栩如生。再看那龙舟之中,四个太监不免又怔了一怔:舟中竟然还雕刻一具小棺材,这未免对朝廷大有不敬,甚至是大逆不道。刚要出口的喷喷夸奖声,不由得再也说不出口了。但仔细一想,却又释然,万历皇帝刚刚驾崩,小龙舟载具小棺材,不也可以理解成对先帝的一种哀思吗?
李永贞、朱由校依然埋头雕刻,对来人浑然不觉,或者说不予理睬。
领头的老太监轻咳一声,然后庄严道:
“圣旨到,李进忠跪听宣读。 &34;
老太监的话如石沉大海,两人毫无反应,于是不免有点生气,提高了声音喊道:
”李进忠,你听到了吗?&34;
李永贞这时才抬起头来,见宣诏的是司礼监陈矩,不觉一愣:
“陈公公,你这是叫谁听诏?&34;
”李进忠啊,你啊!&34;
李永贞手指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