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棵老桑树,熬过了寒冬腊月,抖落身上的积霜,开始抽新芽、结新叶了。
“不知不觉中,春天到了!”树下人感叹说。“又熬过了一年,仁兄,你说,何时才能了却我们的心愿?”另一个人问。
“别急,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算了吧!我寄身这儿,已看到桑树第三次抽新芽了。”
“噢,这般说来,果然三年已过。”这人露出吃惊的样子。
他即是当年冒险背负赵盾,被人称作“义士’的灵辄;而另一个人,则是早已被人遗忘的周坚。很少人知道,这两个人是怎样会聚在一起的?这事应追溯到前几年。
当时,逃入首山的赵盾,闻报晋灵公已死,在动身回城之前,再三要灵辄跟在他身边,灵辄却推说老母有病,一口谢绝了。事后便直接回到老家,在他看来,有恩不报非君子,既然报答已过,就不宜再让人家施恩,否则的话,‘恩恩’相报何时得了?所以,他回家以后,与老母相依度日,倒也心安理得。
却说有一天夜里,灵辄似睡非睡之时,忽见有一个老者,匆匆来到床沿,对他大喝道:“灵辄,灵辄!你的旧日恩家将有大难,若不往解救,其家满门休矣!”灵辄醒来方知是梦,初时也觉不安,过后又想,梦中之事未必是真。但不知为什么,那几天老觉心跳不止,于是毅然奔往绛城,岂知在他赶到的前一天,赵氏满门已惨遭屠岸贾杀害了!
灵辄大为震惊,不由得自责起来:那梦中的老者,分明就是神的化身,自己实在不该迟疑不定。试想,倘若及时赶来绛城,有我灵辄在,必像当年背负赵盾那样,至少可以救出赵朔逃生,何至使恩家惨遭灭门之祸?
他越想越后悔,更摆脱不了良心的谴责,也自然把所有的仇恨集中到屠岸贾身上,遂而萌生报仇之志。就在当天夜里,他怀藏暗器,如夜行猫一般,潜至屠府墙外,找到缺口,正打算越墙而入时,忽闻墙内喊声震天,旋而看见一人翻墙而出,又匆促逃命,接踵而至的是如狼似虎的追兵。灵辄立即作出判断:被追者必是屠岸贾的对头,屠贼之敌乃我之友,必须援手解救。
灵辄果然把那人救了下来,二人及时逃离险境。经过交谈,灵辄才知道,那人唤作周坚,是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