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昌都不服气,光一个吕好问,就够张邦昌为难了。”
听到吕好问的名字,孟忠厚来了兴致,问道:“吕好问是怎么为难张邦昌?&34;
”吕好问算是一条汉子,他就是不承认张邦昌为帝,所行文书,仍用钦宗的&39;靖康&39;年号。有一回,他当面问张邦昌:&39;相公真欲立帝,或是畏金人?&39;张邦昌回答说:&39;本为生灵,非敢窃位。&39;吕好问便说:&39;既然如此,当从远处着眼。&39;张邦昌只得答应,因此凡事不得不听吕大人主意。“
”吕大人对时局有什么打算?&34;
“他说,河未过,桥不能拆。”韦渊道:“吕大人认为,应先稳住张邦昌,再从长计议。”
“如何计议?&34;
”这就是韦某找你的原因。“
”啥?与我有关?“孟忠厚摸不着头脑。
韦渊于是把他想要促成他的外甥--康王赵构嗣位的如意算盘,全盘托出。
孟忠厚心里一惊,却不得不佩服这是一条妙计。
孟忠厚沉吟了片刻,心想,国难当前,为了让中枢有主,让赵构嗣位以稳住局势,他无论如何也要尽一己之力,去说服自己的妹妹孟氏,来配合实施此一大计。
2
汴京城西侧、大相国寺之前,孟氏府第,曾于宋哲宗元佑七年,受朝廷敕封。当时府前车水马龙,出入之人络绎不绝,一度引起京都人士的注目。然而,没过几年,随着主人突然遭到贬抑,孟府也变得门可罗雀,连门口那对大石狮也好像寂寞异常。
近几天,孟氏府第有了新的变化,不少人进进出出,又引起远近居民的注目。
忽然,从皇宫那个方向,传来了金钲、大鼓、铙吹、羽葆等鼓乐声,声音直往孟府这边接近。
这个时候,孟府客厅里来客云集,正向一位多年没有见面的老妇问安。看到老妇白发丛生,满脸苍白,又那么善良、和霭,众人既生同情,又涌出无限的敬意。
老妇姓孟,是孟忠厚的胞妹。于十六岁入官,侍奉哲宗皇帝。当时因她能执妇礼,宣仁高太后和钦圣向太后皆爱之,于元佑七年正位中宫,册封为皇后。但没过几年,因被人诬罪,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