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从来没有坐牢的体会。
他并不感到害怕,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这房间就是牢房吗?原来牢房与平常的房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窗门小一些,门关得紧一些,空气阴森一些。还有那过道上栅木有些古怪而丑陋,是太粗糙的缘故吧!
要不是时时从四周传来犯人们孤独的嚎叫,他甚至会忘记这里就是晋阳的大牢。他当了这些年的晋阳令,当然视察过大牢。但视察是一回事,坐牢又是一回事。那时所有的狱吏都是一副灿烂的笑脸,笑得他过后对这牢房没有一点印象。看来,这是缘分,他不能不记住它。
刘文静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是万事都想得开的人。那天李渊到他府上宣完诏,当然照例是要叩头谢恩的,谢了恩,他对站在一边哭哭啼啼的小妾说,也不用啼,也不用哭,你能守就守,不能守就去嫁人。说得那小妾寻死觅活的。李渊在一边看了觉得好笑。说来也是命,他们之中谁也没有想到,几年之后,当李渊做了皇帝之后,刘文静就死在这个小妾的手里。
刘文静有一种预感,他在这里并不是在等死,而是在等待机会。他对隋炀帝杨广早已不抱什么希望了,他知道这天道迟早要变。可以说,在大业末年有他这种预感的人并不少,而像他这样坚定地相信的人并不多。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在等待着一个人,他相信这个人一定会来看他。
该来的人几乎都来过了。
最早来的是刘世龙。他带来了许多银子,打通了所有的关节。“世态炎凉”的确不是一句假话,他一下狱,几乎所有狱吏都变了另一副脸孔,而刘世龙的银子又把这些脸孔变了回来,虽然笑得没有当初那么动人,也还差强人意。他刘文静不是没有钱,他宁可看那些臭脸,也不想花这个钱,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一点上,刘世龙比他更灵活一些。刘世龙的观点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唐俭是带着酒菜来的,他一手提着酒,一手提着菜,笑嘻嘻的,像一如往常。他说他把仆人留在监外,自己一个人进来说话方便。他带进来的全是一些风味独特的小菜和上好的酒,说的也全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是他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支持,一种倾向。他并不是和所有人都这样的随和,这样的知心,更何况刘文静现在是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