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行。”
“做生意?”秦立韩皱了皱眉头,他看向郑勇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电摩。”郑勇的父亲郑建国没好气地哼了一句,“这臭小子不知道怎么了,非说电摩的市场千亿、万亿,别人赚不到都是走错了路,他觉得自己可以走对路。”
郑勇将自己的计划书递了过去,“叔叔,您看看这个。根据我的调研,电摩之所以不行,原因有四:第一价格昂贵,第二充电不方便,第三续航里程短,第四受制于国家政策。所以我打算这样做:我的电摩必须要脱离机动车的管理政策,卡着下限不能算机动车;第二我的电动车必须要可以随时随地充电,不需要专门的充电桩,家庭用电就可以充电;第三续航里程这个问题其实不太重要,只要随时能充电就没问题,而且电摩都是短途出行,也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第四就是尽可能压缩成本。”
他指着自己的草图说:“目前市面上的电摩所有的功能一律不要,车子的最高速限制在50公里,主要的部件就是车架、车灯、控制、电瓶和电机。售价暂时不定,但绝对比当前市场上最便宜的电摩还便宜一半。”
“当然,这个东西不是以电摩的身份登场,而是以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身份登场。”
秦立韩听着郑勇滔滔不绝的讲述,眼神逐渐亮了起来。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的想法确实新颖。自己虽然不是做生意的,但感觉好像真的直击了电摩的痛点。
他不止一次听儿子聊起电摩,说电摩是多么多么的垃圾,多么多么的不方便,买了就等于交智商税。而郑勇展示的东西则完全不同,不需要上牌、不需要驾照、随时可以充电,且价格很低的电车似乎很有诱惑力。
这些优势加起来,简直就是为那些想要便捷出行的人量身定做的。
秦立韩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小郑啊,你这想法确实有搞头。电摩市场一直因为政策限制和自身缺陷而难以发展,但你这方案,似乎能避开不少电摩的雷区。要是真能做起来,那市场潜力可大了。”
郑勇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方案已经引起了秦立韩的兴趣。但也明白,秦立韩是个聪明人,不会轻易被说服。
果然,秦立韩话锋一转,“但好像不太合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