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的宋大爷家,两个儿子已成家立业,每天在城里打工,以前比唐逸轩家富有。
老爷子人正心善,没少帮衬逸轩家。
“娃子来哩,这是你媳妇?”
“啊?”
“是的宋大爷。”芷涵大大方方的应着。
“拿这么多东西弄啥?我好孬都行,绷花那么多钱。”
”没花多少钱,你身体还好吧?“
“没病没灾,就是力气不行了,重活干不了了。”
”以后别干了,又不是吃不上饭。累病了多遭罪。”
“现在不干了,就种点儿菜吃。”
“你不是还在上学吗?不到结婚年龄不要瞎来昂。
看这女娃子就不孬,不能让人家跟你遭罪。”
“我记住了,这个是给大哥的,这个是给二哥的,您忙着吧,我再去其他几家看看。”
“别大手大脚花钱,多攒点儿没坏处。”
“知道了,我们走了啊。”
“宋爷爷再见。”芷涵跟着逸轩出了门,抱着逸轩胳膊一蹦一跳的。
又去了其他四家,年轻点的都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连说太贵重了,不敢收。
”以前我家困难,你们借给我家钱,我才能我上的起学。
每一分钱都是汗珠子摔八瓣儿,从地里刨出来的,比这些东西金贵多了。
给你们说实话,这些没花钱,是别人送我的,如果我自己买,也不会买这么好的。
咱们这几家都亲如兄弟,不用藏着掖着,也不用客气。
给你们也别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再名贵也是物品,一辈子不尝尝最贵的,岂不遗憾?”
逸轩从一家出来,都会撂下一句话:”有事喊我,借钱说话。”
回到家,逸轩带着芷涵去赶年集。
没什么可买的,唐中信早就买全了,逸轩又带来了这么多,吃到十五也吃不完。
为了让芷涵体验农村生活,不赶年集不完美。
年集在山沟里,十六里路,以前翻山越岭跑着去,现在村村通公路,开车方便了。
离年集还有两公里,就开始堵车了,两个人把车停旁边村里的一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