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门前种槐,房后种槐树的很少见。
胡老哥敲门:“三老爷在家吗?我是三钢子,找你老人家有点事。”
没过多久,院子的大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走出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
他满头白发如银霜般覆盖着头部,但双眼却犹如鹰隼一般锐利而明亮。
尽管身材矮小瘦弱,行动却异常敏捷,仿佛脚下生风。
只需一眼,就能看出这位老人并非等闲之辈,而是一个常年奔波于山林之间、与自然为伴的猎人。
”三钢子啊,今天卖山货卖的咋样了?呀!这两位是?”
“三老爷,这两个是从燕京过来的,他们要收年份长的人参草药。
我卖山货的时候遇上的,他们给的价格挺公道。
夏天的时候,我听大叔说他在山里采了一个老参,寻思着让他们问问你卖不卖?”
”吆,是你带来的那就进来吧,我有两个老客户经常来我这里收,谁的价格高就给谁嘛,穷苦人就是想多卖点儿钱。”
”胡爷爷,以后有15年以上的货,你给我留着就行。
让收货的出价,我比他们出的价格高一成。
有认识常跑山的人,也可以把我的意思告诉他们,不为别的,就是想收点好货。”
”那感情好,进屋暖和暖和,我让老大,老二把货拿过来你看看。”
走进东北人的屋子,热气腾腾,左边是一个巨大的火炕,上面铺着厚实的褥子和被子,看起来十分暖和。
炕上摆着一张小桌子,桌上放着一些水果和零食,还有一壶热茶正在冒着热气。
炕头坐着一位老奶奶,热情的招呼他们上炕。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后,门帘被轻轻地挑开,走进来两个身材魁梧、健壮有力的男人。
他们看上去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脸庞呈现出一种枣红色,
这显然是长期在山林间奔波劳作的结果。这种肤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经验丰富的老手。
“爹,有收货的?”
“说是燕京的,刚子带过来的,收15年以上的,拿出来让他们看看。”
两个山参,一个18年,一个25年,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