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21章 太宗李世民《入潼关》(1/6)
    太宗李世民诗之二十

    入潼关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别一作向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雄关诗韵中的帝王哲思:《入潼关》深度解读

    《入潼关》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帝王视角创作的雄浑诗篇,通过对潼关地理形胜的细致铺陈与历史典故的精妙熔铸,深刻展现了其对军事战略、政治伦理的深入思考。这首诗宛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初唐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深刻的历史记忆以及李世民卓越的治国理念。

    逐联解析:字句间的山川形胜与历史回响

    首联: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崤函”,作为崤山与函谷关的并称,是关中地区至关重要的咽喉要道,自秦朝时就享有“百二雄关”的美誉,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历史的军事战略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襟带”一词,巧妙化用《史记》中“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的描述,将潼关比喻为守护长安(西京)、洛阳(东京)的衣襟纽带。这种以人体器官来喻指地理形势的手法,别出心裁地将冷硬的关隘转化为与国家命脉紧密相连的血脉经络,在不经意间暗合了“天子守国门”的政治拓扑学,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潼关对于两京的重要守护意义,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

    颔联: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霜峰”,描绘出峭壁如霜,垂直矗立在行军道路旁的险峻景象,尽显山势的刚劲威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压迫感;“冰河”则展现出护城河蜿蜒曲折,河水冻结成冰的画面,体现了水防的柔和坚韧。“直临”与“曲绕”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抗,一刚一柔,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这一景象与《孙子兵法》中“高陵勿向,背丘勿逆”的用兵之道高度契合,彰显出潼关在军事防御上的科学性与精妙性,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军事智慧的完美融合。

    颈联: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古木”,历经岁月沧桑,其年轮中仿佛封印着楚汉争霸时期的箭痕,见证了历史上无数次的金戈铁马、战火纷飞;“寒猿”,其哀鸣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