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三十六
盛唐雅集:《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深度赏析
撰一作巽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
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
池一作林塘垂柳密,原隰野一作野杂花疏。帝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
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宛如一幅细腻而宏大的历史画卷,以精湛的笔触勾勒出盛唐时期宫廷宴会的盛大场景,字里行间渗透着大唐盛世的辉煌气象与深厚的政治文化底蕴,引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首联“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开篇便将目光聚焦于宴会的筹备。“撰日”一词,蕴含着精心择选良辰吉日的深意,体现出此次宴会绝非寻常的聚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安排的重要活动。在繁忙的朝廷政务中,“岩廊”——这个象征着朝廷核心权力与忙碌日常的地方,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闲暇时刻。此时,“需云”恰似祥瑞之兆,它在古代文化语境中,象征着帝王恩泽如同云朵般普降人间,为宴会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场宴乐的开启,不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更是君臣共享太平、欢庆盛世的生动体现,宛如乐章的前奏,轻松愉悦的音符缓缓流淌,为全诗奠定了欢快而祥和的基调。
颔联“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将视野从宫廷宴会拓展至整个大唐的国际影响力与朝廷内部的人才格局。“万方朝玉帛”描绘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者纷纷踏上大唐的土地,带着琳琅满目的珍贵玉帛作为贡品,表达对大唐的敬仰与臣服。这一画面是大唐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有力见证,彰显了其在当时世界舞台上无可撼动的中心地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四方来朝。而“千品会簪裾”则将镜头拉近,聚焦于朝廷内部。“千品”形象地展现出官员数量之多,涵盖了各个阶层与领域,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齐聚一堂。“簪裾”作为古代官员服饰的标志性元素,在这里不仅代表着官员的身份,更象征着他们所承载的智慧与责任。众多官员的汇聚,展示出大唐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他们在宴会上交流思想、增进情谊,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呈现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