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58章 李隆基《途经华岳》(1/3)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四十

    御驾经华岳,诗意揽胜情——《途经华岳》深度品鉴

    途经华岳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一作修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一作凝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仿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这首诗作以李隆基的视角,细腻呈现了他途经华山前往京城途中的丰富见闻与深沉感慨,是自然之美与人文哲思的精妙融合。

    首联:起程之始,前路昭然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开篇“饬驾”二字,生动描绘出精心整理车驾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郑重其事,预示着这段旅程的重要性,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故事心生好奇。“去京邑”明确此行目标是京城,那是权力与繁华的核心,或许此次行程关乎朝政要事,又或许与仕途转折紧密相连,为全诗奠定了庄重基调。“鸣鸾指洛川”中,“鸣鸾”作为古代车驾上装饰的铃铛,清脆声响仿佛在奏响出行乐章;“指洛川”精准点明行进方向,洛川作为古时交通要道,承载着无数往来行人的足迹,踏上这条道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也暗示着一路的见闻与感悟将就此展开。

    颔联:华山留驻,片刻停留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循途”描绘出沿着蜿蜒山路徐徐前行的画面,道路漫长而曲折,如同人生之路充满未知。“太华”即华山,作为五岳之尊,其巍峨身姿在诗中反复出现,彰显出它在诗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回跸暂周旋”中,“回跸”本是皇帝出行时车驾回转的专属词汇,此处使用,暗示诗人身份尊贵,亦或是此次行程仪式感满满。短暂的停留,像是时光长河中的一个特殊节点,诗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华山的独特魅力,与这座名山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颈联:暮色华岳,幽谧奇景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翠崿”一词,将华山山崖的葱郁青翠生动呈现,那一抹翠色仿佛要溢出纸面,充满生机。“留斜影”则捕捉到夕阳西下的美妙瞬间,阳光将山崖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长长的斜影像是大地的投影,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