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179章 李隆基《题梅妃画真》(1/2)
    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六十一

    睹画思人,情牵往昔:《题梅妃画真》赏析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唐玄宗的《题梅妃画真》是一首情意缱绻、饱含追忆的怀人诗。此诗以梅妃的画像为情感的触发点,字里行间倾吐着唐玄宗对昔日宠妃的无尽思念,于简洁凝练的诗句中,深藏着千回百转、深沉厚重的眷恋之情。

    首联:忆昔宠妃,纯真之美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诗的开篇,“忆昔”二字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唐玄宗记忆的闸门,将他带回到与梅妃相伴的那段美好岁月。

    “娇妃在紫宸”,紫宸殿,这座在宫廷中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的宫殿,同时也是唐玄宗与梅妃共度无数美好时光的地方。在那些往昔的日子里,梅妃身姿轻盈,笑语嫣然,时常陪伴在唐玄宗身旁。阳光透过宫殿的琉璃瓦,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馨而甜蜜的轮廓,紫宸殿的每一处角落,都留存着他们相伴的身影和难忘的回忆 。

    “铅华不御得天真”,梅妃的美,别具一格。她摒弃了世俗女子对脂粉的依赖,不施粉黛,却依然美得动人心弦。她的肌肤白皙如雪,宛如初生的羊脂玉,透着自然的光泽;她的眼眸清澈明亮,犹如一汪清泉,纯净而灵动;她的气质清新脱俗,仿佛是从山林间走来的仙子,带着大自然的纯真与质朴。这种不加雕琢的天然之美,使她在众多妃嫔中脱颖而出,成为唐玄宗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她的天真烂漫,为宫廷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也让唐玄宗深深为之着迷,一个不被世俗妆容束缚,纯真自然的女子形象,就这样鲜活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

    颔联:画像虽在,佳人不再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思绪从往昔的回忆中抽离,镜头转向现实。此刻,唐玄宗正面对着梅妃的画像,那幅画在薄绢上的画像,宛如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

    “霜绡虽似当时态”,画中的梅妃,容貌依旧绝美,姿态依然优雅,仿佛时间在她身上停滞了一般。她的眉眼、她的神情,都被画师细腻地描绘出来,栩栩如生,让人恍惚间以为她从未离开。那熟悉的轮廓,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