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李适诗之八
雅韵寄情:《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赏析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贞元五年初〔置〕(制)中和节,帝制诗,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在唐代诗歌的长河中,唐德宗李适的《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犹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独有的光辉。此诗作于贞元五年(789 年),正值中和节刚刚设立之际,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生动展现了德宗对国家、君臣关系以及民生的深切关怀。
逐联品析,探寻诗意幽微
1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诗的开篇,德宗以敏锐的笔触捕捉到春天的气息。轻柔的“东风”作为春的使者,徐徐拂来,瞬间唤醒了沉睡的世界。梅花在风中摇曳生姿,褪去冬日的残妆,绽放出娇艳的花朵;柳树也抽出嫩绿的新芽,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挥动的绿色绸带。“万汇生春光”一句,更是将这种蓬勃的生机推向高潮,世间万物在春光的沐浴下,都焕发出新的活力,整个天地间都弥漫着春天的蓬勃与希望,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欢快的基调。
2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此联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节日本身。“中和纪月令”明确指出中和节在月令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新设立的节日,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方与天地长”则寓意着这个节日如同天地一般永恒长久,象征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德宗期望通过中和节的设立,为国家带来祥瑞与稳定,使其能够绵延不绝,繁荣昌盛。
3 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德宗在此联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耽乐岂予尚”,他明确表示自己并非是沉迷于享乐之人,不会因节日的欢庆而忘却治国的重任。“懿兹时景良”,而是由衷地珍惜这美好的时节,欣赏春天的美景和节日的祥和氛围。这种自律与对国家事务的重视,展现出一位君主应有的担当与清醒的头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