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二十四
唐明堂乐章十一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羽音》虽短短数句,却满溢着对祭祀的郑重、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的深切期许。作为一首四言诗,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引领我们走进武则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羽音葭律肇启隆冬,苹一作蕴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逐联及整体赏析
首联:“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
诗的开篇,武则天将笔触落在季节的更替与祭祀的筹备上,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葭律肇启隆冬”,在古代,人们用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中,以测节气变化,当某一节气来临,相应律管中的灰便会飞出,而与冬季对应的律管,就标志着寒冬的正式降临 。这里的“葭律”,不仅是冬季的象征,更像是一种自然秩序的宣告,意味着万物进入收藏蛰伏,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过往的回顾与感恩,为即将到来的祭祀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苹藻攸陈飨祭”,“苹”和“藻”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水草类祭品,“攸陈”表示有条不紊地陈列 。在这隆冬时节,人们精心准备好苹藻等祭品,恭敬地摆放在祭祀场所,以飨神灵 。这一行为,体现出祭祀的庄重与虔诚,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仿佛通过这些质朴的祭品,能与神秘的力量建立起联系,传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祈愿 。
颔联:“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此联进一步将祭祀的神圣感推向高潮,同时融入了对国家富足的祈愿。“黄钟既陈玉烛”,“黄钟”是古代十二律之首,与冬季相应,在祭祀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天地间的正气与秩序 ;“玉烛”则象征着祥和的气象,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黄钟奏响,玉烛陈列,整个祭祀场景仿佛被赋予了神圣的光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降临 。“红粒方殷稔岁”,“红粒”指代饱满的粮食颗粒,“殷”表示富足、丰盛,“稔岁”即丰收之年 。这一句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好景象,饱满的粮食堆满仓廪,象征着国家的富足与繁荣 。武则天通过此联,不仅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更表达出对祖先庇佑的深切期待,希望在祖先和神灵的护佑下,国家能够岁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