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264章 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二》(1/2)
    上官昭容诗十九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二》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深度解读:探寻超脱尘俗的山林逸趣

    起笔不凡:彰显超脱心境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诗人怀着放达不羁的心境,走进长宁公主流杯池畔这片宛如仙境的山林。云雾缭绕间,他仿佛超脱了尘世的束缚,身心融入到这苍茫的天地之中。山林中树木稀疏,透着一股孤寂清冷的气息,然而这萧条之景在诗人眼中,恰是超凡脱俗的象征。在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独特,诗人也因这份远离尘嚣的环境,愈发凸显出不随波逐流的品性,开篇便奠定了超脱尘俗的情感基调。

    修身寄情:畅享山林雅趣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诗人漫步至溪流旁,俯身捧起清澈的溪水,漱口洗面。清凉的溪水仿佛具有神奇的力量,不仅洗净了身体的疲惫,更涤荡了内心的尘埃,让他的心境愈发澄澈。随后,诗人倚靠在几案之上,享受着山林的宁静,将外界的喧嚣与烦恼统统隔绝。在这方宁静的天地里,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心灵沟通,体会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惬意与自在,进一步表达了对这种超脱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精妙写景:绘就自然奇景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诗人的目光聚焦于周围的自然景观,石头上布满了青苔,仿佛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作。青苔或浓或淡,或疏或密,形成了各种奇妙的图案,为石头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宛如织布机上穿梭的梭子织出的纹理,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上的青苔比作画作,将微风拂过水面的景象比作织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林中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收束点睛:点明山林之贵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诗人在领略了山林的美景与宁静后,不禁思考山室的珍贵之处。在他看来,山室之所以珍贵,并非因其奢华的装饰或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