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303章 李煜之六《挽辞》(1/3)
    挽辞

    宣城公仲宣,后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 遂至于殂,故后主挽辞,并其母子悼之。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哀恸沉音:李煜《挽辞》中的生死悲歌

    南唐后主李煜,这位词坛的翘楚,在遭受子殇妻逝的沉重打击后,怀着无尽的悲恸,挥笔写下《挽辞》。这组悼诗,宛如一曲肝肠寸断的悲歌,字里行间浸满了他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伤,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深沉叩问。下面,让我们逐联对这首诗作深度赏析,走进李煜那被痛苦淹没的内心世界。

    第一首

    首联:“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诗一开篇,李煜便运用精妙的比喻,将儿子的夭折比作“珠碎”,把妻子的早逝喻为“花凋”。在他眼中,儿子是世间最珍贵的明珠,光彩夺目,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妻子则如世外桃源中最娇艳的花朵,芬芳馥郁,为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美好。然而,“碎”与“凋”两个字,如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这份美好,残酷地宣告了亲人的离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场噩梦,让李煜猝不及防,内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此联通过生动的意象,不仅描绘出眼前惨痛的景象,更将李煜内心的痛苦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他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绝望与无助。

    颔联:“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这一联进一步深化了李煜失子之痛和丧妻之悲。失去儿子的伤痛,如同一团乌云,久久笼罩在他的心头,尚未消散。而妻子的离去,犹如雪上加霜,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掌中身”一词,既生动地描绘出妻子体态的轻盈,更深刻地暗示了她在李煜心中的重要地位。在往昔的岁月里,妻子是他生活的伴侣,心灵的慰藉,是他掌心的挚爱。如今,妻子的离去,让李煜顿感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渊,孤立无援,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达到了极点。

    颈联:“玉笥犹残药,香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