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刘文锋率部赶到了龙潭。
龙潭的阵地上有着现成的防御工事。
但刘文锋却也没有闲着,到了之后就立刻勘探地形,准备做出一些调整。
金陵保卫战注定失败,这一点刘文锋比谁都要清楚。
他拯救不了金陵,而他能做的,也仅有在这里多杀几个鬼子。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要面对的,应该会是日军的第九师团,日军最早的十七个常设师团之一!
而这十七个最早的日军常设师团,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
此番面对日军的第九师团,刘文锋的想法很大胆,那就是吃掉这个第九师团!
在后世的案卷记录之中,第九师团也是金陵屠杀惨案的参与者之一!
他不能将那些参与屠杀惨案的畜牲全部杀掉,但眼下遇上了一个,那么刘文锋想的自然是能干掉一个算一个!
他不再摇摆不定,甚至于已经做好了在这里和鬼子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准备了。
2日夜,刘文锋调整了江防部署,撤掉了江岸的所有守军。
对于刘文锋的这个布置,下面的人都很不理解。
实际上这是刘文锋根据后世的硫磺岛战役而布置的。
硫磺岛战役,日军作为防守方,其最高司令长官栗林忠道便一改常规的海滩布防,放弃了沙滩的防守,将机枪阵地后移,让镁军顺利登陆。
等镁军上了沙滩之后,方才开火阻击镁军。
他这么干是因为考虑过镁军的飞机和舰炮。
如果按照常规的海滩防御布置,当镁军的飞机大炮狂轰乱炸时候,海滩的阵地上还能剩下几个人?
说白了,在那种地方布防,就是等着挨炸的。
此次龙潭江防也是一样,将阵地放在江岸上,江岸后面有宽达五十米的平地。
一旦鬼子的飞机大炮开轰,那就是等着挨炸,躲都没有地方躲。
往后放,后面有个十几米高的坡度。
在坡上挖洞,加固一下,便可形成天然的堡垒。
非但能够规避敌人的炮击,也能够阻击敌人的步兵。
将鬼子放到江岸上,鬼子相当于是没有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