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
两人离开,秦峰和郭和也拿着石板从外面走进来,先将石板放好,随后开始收拾东西。
离开前,同样对陈及冠拱手,说了再会。
转眼间,学堂就变得空荡荡,反倒是下方的青山村热闹起来。
青山村背靠周秀才的学堂,逐渐富裕起来。
免税的田地暂且不谈,光是每年的秋税、人头税和土地税,上面来的徭役就不敢欺负他们,毕竟周秀才可以直接上报县令。
其次,这座私塾也可以为村里人创造收益,学子们居住在这里,吃喝拉撒总是要的吧。
虽然大部人都是从家里带粮食过来,但只要人居住在这里,就少不了消费,
别的不说,光是每日的柴火,学子都得交钱,这柴火可不是白白让你享受的,是青山村的村民一捆捆从山里抬下来的。
当然,说起来价格也不贵,每月学子的柴火费用,大约只要五十文铜钱。
而像是徐锦书和张银宝这等富少,租赁在村中的,那就消费更多了,吃喝拉撒都得花费铜钱从村中采购。
这如何不让青山村的村民高兴?
许伯和王婶儿更是其中的典型人物,有幸在私塾帮工,这可是在镇上都找不来的好事。
要不是他们和周秀才有血脉关系,才轮不到他们。
至于具体是什么亲戚关系,这就不为人知。
总而言之,每次学子放学,村里人看到这些稚嫩的学子,都会抱以最大的热情。
伴随着耳边隐隐约约的吵闹声,陈及冠先是回到宿舍,将书箱放下,这才迈步朝灶房走去。
灶房已经有不少学生,大多是十多岁的年纪,陈及冠虽然才八岁,但个头却没比他们矮多少,但面容看起来要更稚嫩些。
他一出现,立马受到大部分人的关注,这里面是皮囊外在的因素,也有他读书天赋好的名头,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有个秀才爹缘故。
陈及冠也没想到,秀才爹的名声在十里八乡如此出众,读过书的人似乎都知道,并且把秀才爹当做了榜样。
这也是为什么,陈及冠在私塾为何如此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