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羽翼大明 > 第三五九章 盈盈一水 片帆乘风(1/4)
    倭寇这个词,给钱无病的感觉很不好。哪怕他是将船队首航的目的地定在扶桑,但他那也决计不是带着“互通有无”的美好目的而去的,在他看来,这更像是带着商业形式的掠夺才对。

    “日本”,这个词据说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某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的自称,他们称呼自己为“日出之国”,是为“日本”,而称呼当时的大隋为“日落之国”,其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一览无遗,但是大概除了正式的官方称呼中偶尔可以看见这个称呼以外,大多数时候,不论是大明朝廷还是民间,称呼他们,还是沿用古人的老称呼,是为“扶桑”。

    料想,以大明人天朝上国的心态,大概还是很看不起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甚至连国名都不在乎的行为的,大明人心里应该这样想的:你们也甭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捡好听的说,咱们知道你是个什么来路,扶桑就扶桑呗,以为几百年过了,换个名字咱就不知道了么,还不是一群岛民一群蛮夷而已嘛!

    至于“倭寇”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寇”的意思自然是强盗,而称为他们为倭寇,大概是扶桑人自称自己为“和”族,以讹传讹,到了煌煌中华上国,最终变成“倭”这个和“和”读音相似的字了。

    但是,不管是和族也好,倭族也好,在大明人看来,这些人,当真的对“蛮夷”二字,名至实归。

    商人们眼界还开阔一些,知道在扶桑,基本上什么都缺,衣料之类的丝、丝绵、布、锦绣、红线;日用器物类的针、铁锅、瓷器、漆器、女人脂粉;还有药材类的川芎、甘草;书籍类的佛经、医书及四书五经;原料类的:水银、硝石等等,所有的这些玩意,只要运到日本,那就是数以十倍计的暴利,没办法啊,这些不管是衣料还是日用器物,对当时的扶桑来说,这活脱脱的全是高科技啊,尼玛,再折腾一百年,他们也做不出来,至于书籍类的,就更好理解了,这是先进文化,从隋唐扶桑人不怕死人一样的派和尚东渡看来,他们所图为何,还不是为了这些先进文化,后世有伟人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得先进文化,就意味着获得先进的生产力,从这一点看来,这日本人中,倒也是有明白人。

    水银,硝石之类的,就更好说了,就那么巴掌大一个岛国,你能指望他地大物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