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势愈大,雨点打在盔甲上,激得水花四溅。
山野之中的绿植,被雨水滋养,似乎愈发茂盛。
水也在冲刷着大地,把满地的鲜血冲洗干净。
弓箭和大炮等远程武器,已经不能使用了,现在就是在拼人命。
矮墙后是一百个周军,分为几层站立,人人手持长柄武器,或是长枪,或是耥耙,层层叠叠的伸出去,如同刺猬。
刀盾手则集中于身后,随时准备绞杀冲进来的敌人。
艰苦的训练没有白费,就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周军士兵自觉的寻找基层军官,在军官的组织下,形成作战“体系”。
这就是近代军队,或者说初步工业化后军队的特点,天生的组织纪律性、充足的后勤保障、大规模动员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士兵,可以像流水线一样培养,新兵三四个月就可以拉上战场。
拓跋六独今年三十六岁,他十七岁就跟着李彝兴从军,是军队里的老兵了,现在是一都指挥,麾下五百人。
他也算是见过阵仗了,其实以前他是不怎么看得起汉人的,他觉得汉人就像绵羊一样,逆来顺受,只会种地,哪有党项勇士弓马娴熟,骁勇善战。
可是今天遇到的这支周军,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颠覆他认知的,不光是大炮,而是这支军队的坚韧,他还没见过在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下,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能死战不退的军队。
这次进攻,李彝兴有点急了,点将拓跋六独,带着五百精锐,进攻正面阵地。
拓跋六独已经观察了半天,周军很会选战场,那道矮墙长度约有三丈,高三四尺,正好截断道路。
五百人在矮墙前没法全部展开,只能一波一波的上,逼着党项拼人命。
亏了老天保佑,下起雨来,那恐怕的“炮”,不能开火,要不然真的别想攻进去,那东西太可怕了。
拓跋六独把五百人分为五波,一百人一波,武器都换成长矛或者长枪等长兵。
看看准备停当,拓跋六独一挥手,五百人在战鼓声中,慢慢向着周军阵地前进。
这次的五百人,乃是党项人中的精锐,二百人甚至是李彝兴的牙兵。
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