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
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而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侧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再上行数十步到水月洞,高1米,深2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满月。
宋代有位叫蓟[ji]北处士的游客,以《水月》为题,写下这样的绝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着名的有南宋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盘石级而上,直通山顶,即见一座古老的砖塔矗立山头。远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剑柄,又像一个古雅的宝瓶,所以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建于明代,高13米,须弥座为双层八角形,雕有普贤菩萨像,因名“普贤塔”。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万年智慧”是桂林重量级文化名片。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万年智慧圣地主题景区,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是中国制陶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点,甑皮岩“陶雏器”所使用的“双料混炼”技术,让甑皮岩先民们将上万年前的智慧完美地呈现于世人面前。由于甑皮岩陶雏器的发现,桂林成为“万年人类智慧圣地”。
甑皮岩位于桂林市象山区凯风路与万福路交会处。甑皮岩遗址是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典型代表,遗址年代距今—7000年,历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考古研究表明,甑皮岩先民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的古老祖先之一,甑皮岩文化代表了距今-7000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最佳适应方式。甑皮岩遗址一方面反映了甑皮岩先民杰出的创新能力与文明成就,同时也承载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在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战略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甑皮岩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