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立身于潼关城头,寒风呼啸而过,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抬眸远眺,目光透过青铜面具,显露着沉稳而坚毅,丝毫不见即将面对强敌的慌乱。
尽管在三国天下名将的排名中,高顺算不上顶尖的第一流名将,却也绝非等闲之辈,单论行军打仗的本事,他与张辽、徐晃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虽然高顺不以武艺超群勇猛而闻名,却在行军布阵上有着独到的造诣,临敌之时,更是将一个“稳”字发挥到了极致,恰似那巍峨高山,任凭风雨侵袭,始终岿然不动。
所谓不动如山,不外如是!
他深知,战争绝非仅靠勇力,更需缜密细致的谋划,虽然高顺智谋比不上那些顶尖的谋士,但也读过几本兵书。
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
蒲津渡,这个位于潼关之北十多里地的所在,位置极为关键,实乃渡过黄河、夹击潼关的绝佳渡口。若不是高顺心思细腻,早早派人仔细探查潼关周边地形,恐怕根本不会知晓蒲津渡的存在。而如今既然发现了这个潜在的危机点,高顺又怎么会放任不管?他心里清楚,潼关地势再险要,一旦面临两面夹击,也有失守的风险。就算他能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将士们的奋勇抵抗,勉强保证潼关不失,可曹老板向来老奸巨猾,到时必定会派遣大军将潼关死死封锁,再分出兵力去追击天子。如此一来,潼关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不攻自破。
所以自从发现蒲津渡后,高顺便迅速做出部署。他招来周仓和裴元绍二人,神色凝重地叮嘱道:“此去蒲津渡,责任重大。你二人率领四千精锐,多备强弓劲弩,于暗中埋伏。务必隐匿行踪,不可打草惊蛇。待曹军渡河之时,便是你们出击之际,半渡而击,定要杀他们个措手不及!”高顺将潼关三分之二的兵力交给周仓二人,只留下两千兵力,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周仓裴冕二人双手抱拳,声若洪钟:“将军放心,俺周仓定不辱使命!”裴元绍也紧接着表态:“愿听将军号令,拼死杀敌!”二人领命后,即刻点齐兵马,趁着夜色,悄然向蒲津渡进发。
他们抵达蒲津渡后,迅速分散开来,隐藏在茂密的草丛与山林之中。士兵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曹军的到来。每一个人都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强弓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