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刘浪得知这个时代士兵受伤后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伤口发炎溃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命匠人打造蒸馏器械,经过多日反复摸索,终于成功蒸馏出十几坛七十多度的酒精。然而,酿酒极为耗费粮食,尤其是酿造高浓度酒精,消耗更是惊人。即便刘浪手中有雪花盐交通天下,换取粮草作为补充,但是大规模的酿造也是难以支撑。
于是,刘浪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将酒精勾兑成二三十度的白酒,用白酒去换取粮食,换来的粮食再投入酿酒。如此一来,既能持续酿造酒精救治伤员,又能对外宣称朝廷粮草都用于酿酒,营造出朝廷缺粮的假象,避免类似韩遂抢粮事件再度发生。同时,这还能让外界误以为长安朝廷沉迷享乐,麻痹敌人,为自身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酒在咱们的历史传承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黄酒,几乎贯穿了我们的整个历史。白酒在我国的酒文化中,反而是近现代才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
一开始的酒,是用来祭祀上天和祖先的贡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粮食的增加,酒慢慢的成了上层权贵们才能享受的专利。
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终于让酒打破了上层壁垒,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的家中。
但是古代的酒都很混浊,一直到宋朝,陆游还说: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唐代也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其中的绿蚁不是写意,而是写实,描写的就是酒里面的杂物,看起来像蚂蚁一样漂浮在酒中。
所以古人经常会说“筛两角酒来。”这个筛酒,就是为了过滤酒里面的杂质。
但是由于收到技术限制的原因,古代的酒,即便过了筛子,还是会很浑浊。
像刘浪拿出来的白酒,贵在哪里?贵在度数高吗?压根就不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喝高度酒的。
它贵就贵在晶莹剔透,看不到一丝杂质。
蒸馏出来的酒,倒在酒杯中,怎么看怎么像清水,却又散发着浓郁的酒香。
入口之后,如同一道火线,穿过喉咙,直达胃里。
三十多度的白酒,比起后世动辄四五十度的酒,度数是不高,可你的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