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带甲之士,并不是刘浪夸张。
自打决定要西入关中那天起,刘浪就知道兵力是制衡自己发展的一大因素。关中人少,自然就征不到兵。
既然兵力少,那就要从别的地方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力量。
给全军披甲,就是刘浪想出来的办法。
古代以斩首计算军功,可这斩首跟斩首可不一样。
披甲士兵的首级,是为甲首。斩杀一个甲首,抵得上平常士兵的五个首级,从这就能看出披甲跟不披甲的区别了。
古代的军队,披甲率超过三成,就可以算是精锐了,披甲率超过五成,那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刘浪这五万大军,披甲率达到了十成。
从在卧牛寨的时候,刘浪就命人四处搜罗铁矿石,用土法高炉炼钢,然后打造兵器甲胄。
后来到了长安,工坊的规模更是扩张了十倍不止。
刘浪更是教他们利用水锤,按照统一的尺寸打造出甲片,最后再找人编成铠甲。整个工坊形成了一个流水线,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流水线在秦朝的时候就有了)
加上潼关大战的时候,缴获的曹军铠甲,经过重新装涂,此时不止是长安城中的五万大军,尽皆披甲,就连潼关高顺部,也是一样全员披甲。
要知道,在古代,兵器甚至弓箭都可以私人拥有,但私人决不允许拥有甲胄,否则视同谋逆。由此可见,铠甲对军队战力的增幅之大。
这次曹军号称十万大军来攻潼关的时候,高顺并没有向上次那样请求援兵,就是全员披甲带给他的底气。
五万披坚执锐的甲士,说横行天下自然是吹牛,可要是用来守城,除非敌人有十倍之众,才能破城。
更何况这五万甲士中,还有两万铁骑。就算最后守不住长安城,凭借两万铁骑,想要突围也是轻而易举。
听到刘浪的安慰,天子总算镇定下来。
“皇兄,此次西凉来犯,还要多多仰仗皇兄了。”
刘浪躬身行礼:“陛下尽管放心,但有臣在,定可保长安无忧。臣要去军中安排拒敌事宜,先告退了。”
刘浪告别天子,走到军营,命人敲响聚将鼓,三通鼓响,军中众将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