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清晨,“你接受过社会结构操控吗”正式登顶热搜。
话题源自天机阁与青创联盟联合发布的匿名讨论计划,最初只是一个看似温和的社会心理话题调查,却在短短三十六小时内引爆网络,成为全民自我质疑与集体性觉醒的窗口。
有人匿名留言:
“我八岁时因为沉默寡言被老师认定为‘不适合表达’,此后每一份学校档案都标注我‘不适合担任学生代表’。”
“我填的志愿前三个都被父亲篡改,说‘按他的选才模型来看,我不适合搞艺术’。”
“我现在才知道,从小到大我的人生,不是我在走,而是别人给我安排的最优路径。”
原本“沈逸辰是否是实验产物”的焦点,开始失焦,继而聚焦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
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曾是“系统安排”的延伸?
这场话题逆流令宗家始料未及。
他们原本以为——“产品”身份是杀招,是舆论风暴,是标签型斩首工具。
但现在,这一标签却被全民共情反噬,变成一种“你说他不是人,那我们也不是”的情绪共鸣。
宗家幕僚急速应对,决定拉回舆论焦点。
当天下午两点,宗家控股的新锐科普直播平台“知象live”紧急上线特别节目:
《从实验模型到社会人:青年自由认知的边界》
直播主讲人是宗家青策组智囊、“青少行为建模”权威教授唐立恒。
主持人为中立派大v温乔,拥有百万粉丝关注,被公认为“风格温和、擅于引导”的公信代表。
直播一开场,唐立恒便直指主题:
“沈逸辰的确参与过早期实验。他的数据模型被归入中枢实验档案,我们不能否认。”
“但这不代表他是‘不正常人’,而是代表——他是经过模型训练,优化进化的‘特殊案例’。”
主持人微笑点头:“所以……您认为他的行为与一般青年存在‘干预痕迹’?”
唐立恒温和答道:
“是的。你们看——他的决策节奏、他对舆论的预判、他搭建系统的节奏感,都不太‘天然’。这些特征在过去的社会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