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显示,合同上的公司印章和签名也与已知的真实样本不符,经过综合判断,确定这份合同是犯罪分子精心伪造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技术参数,优化分析算法,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然而,仅仅识别出虚假文件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线索找到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和行踪。陆琛和苏瑶继续运用技术,对犯罪分子制造的虚假身份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他们发现,犯罪分子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了一系列虚假的个人身份信息,这些信息看似真实,有完整的个人履历、联系方式和社会关系,但实际上都是虚构的。但是,技术系统通过对这些虚假身份信息的特征分析和关联挖掘,发现了一些隐藏的线索。例如,在分析多个虚假身份的联系方式时,系统发现这些号码虽然不同,但都来自同一个手机号码段,且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有频繁的通话记录,这极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在使用这些号码进行沟通和协调。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他们进一步对通话记录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这些通话还与一些特定的ip地址相关联,而这些ip地址又指向了几个特定的地区。
陆琛和苏瑶将这些重要线索及时反馈给警方。警方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迅速展开调查和追踪。通过对通话记录的进一步分析,警方锁定了几个可疑的通话地点,并对这些地点进行了严密监控和细致排查。在一次监控行动中,警方发现了一名与案件相关的嫌疑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名嫌疑人正是犯罪分子雇佣的负责处理虚假文件和身份信息的关键人员。通过对这名嫌疑人的审讯,警方获取了更多关于犯罪团伙的信息,包括他们的组织结构、作案手法和资金流向。然而,犯罪分子异常狡猾,在得知警方的行动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反侦察措施,试图切断线索,逃避追捕。
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逐渐明朗,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犯罪分子为了逃避追捕,不断变换藏身地点和作案方式,并且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自己的行踪进行伪装和掩盖。他们使用加密通信工具,频繁更换ip地址,甚至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来隐藏自己的真实位置。这使得警方的追捕行动变得异常艰难。陆琛和苏瑶再次运用技术,协助警方对犯罪分子的行踪进行追踪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