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转瞬即逝,太清宫上一片祥和。
师叔李玄真的头七已过,各大道派的道首也都带着各自的弟子离开。
新掌教吴妙信住进了老君台,一切归于平静。
张君宝住钻了道经的海洋无法自拔,他在太清宫藏经阁内尽情吸收着道藏的养分,补充着他那匮乏的灵魂。
张清源也在看书,但他和张君宝的感悟有所不同。
张清源在读经书时总会生出一个疑问,何为通玄?
还有,玄真师叔羽化之前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说通玄者天资卓越,皆是测算古今之异者,可观宇宙者,仅我一人,其余者皆无。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又好像蕴藏着某种深意。
首先可以肯定,玄真师叔的确看出了自己的根脚。
就从他说那句大道三千,圣人创造世界无数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顾虑,也点出了自己的根脚。
这一点张清源明白,因为多元宇宙这个概念并不是后世才有的,古人也有这种猜想。
就比如道家说,圣人创造三千宇宙,佛家还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他们就认为,所有的宇宙都是神创造的。
每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或许一样或许不一样。
还有一种说法,说玉帝历经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说玉帝就不是在主世界历的劫,而是他创造出一方天地,那方天地的时间流速比主世界要快,他就是在那个世界历劫的。
所以,通玄的玄真师叔,才能感应出自己的和张君宝的身份。
可通玄到底是个怎样的体验啊,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张清源不解,整日抱着经书在书里面找答案。
说是找,其实说白了还得他自己顿悟。
二人就在山上住下了,妙信师兄谨遵玄真师叔法旨,即是不主动,不约束,不拒绝。
见面也打招呼,平时也不管他们。
二人整日每天早起练功,跟着山上的道士们做早课,上午就泡在藏经阁中看书,午饭过后下午接着看书,晚上的时候遛遛弯,再练功,睡前再跟着他们做晚课。
尤其早晚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