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参天大树,往往是在丛林之中,肥沃的平原你不可能见到太高大的树木。
在丛林中,它们相互竞争,最后胜利者成为参天大树。
失败者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依附大树而生存,有的成为下面的灌木。
共同抵抗着狂风暴雨。
这时周兴国想起自己挖斑竹林的一段经历。
他家后院有一片斑竹林,由于越长越宽,影响到了旁边的农田。
周永富带着全家把那片竹林全砍了。
第二年周兴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再长出来的斑竹全变成了低矮而细小的斑竹条。
他记得没有砍之前,长出来的竹笋很快会长得又高又粗,直到长到与其它斑竹差不多高,才会开始长叶子。
让周兴国奇怪的是,那些竹子,还在地里时,是怎么知道自己就应该长多高的。
他还特意去问了周永齐。
“是竹林时,它们不长高,就吸收不到阳光,而砍了之后,如果长太高就很容易被风吹倒”,周永齐道。
“我想问的是,竹子在地下,还是竹笋时,是怎么知道外面环境的”。
“我不知道,我觉得他们应该是能交流”。
后面周兴国还专门去问了教过自己植物的张老师。
张老师说生物是以群体方式而生存,许多生物为了群体的延续,会勇敢牺牲自己的生命。
植物也一样,它们之间确实是能交流,是通过一种信息素的方式交流。
在它们还是竹笋,甚至更早,就接到了其他植物传来的信息素,会知道自己长多高多粗。
为了生存,它们会相互竞争,在地里争水分,争营养,在外面争阳光。
但为了群体的生存,他们又会信息共享,相互依存。
还真很少有植物和动物为了竞争去杀死自己同类的。
更多的是为了后代牺牲自己。
真不知道人类比它们高明在哪里?
唯一的优势应该是人更聪明,会思考。
但真正能独立思考的有几人?
几乎没有人去思考过思考本身是怎么产生的,更无法判断思考的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