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开局破茅屋,极品婆母带全家改命 > 第57章 考场风波(1/3)
    府学主院的大钟每一时辰敲响三下,提醒号房里的童生们时间过去了多少。

    酉时的钟声敲响时,白鹤明已经做完了所有题目,将答案在长长的纸张上誊抄了大半。

    院试第一场共有三道题目,最简单的是默写题,要求考试的童生准确默写出翌朝官方颁布的《圣言博训》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圣言博训》包含了常见的朝廷政令与思想道德规范,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思政题。

    原主考了十几年秀才,《圣言博训》背的滚瓜烂熟,白鹤明在这方面没有下太大功夫准备,看了眼题目要求就行云流水般默写完了。

    第二道题是写诗,科举考试作诗的传统由来已久,被称为“试帖诗”,会给出固定的诗题和韵脚,限五言八韵,因为对格式的要求非常严苛,所以大多试帖诗都写的很死板,只是为了考察一下童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创作能力。

    不过上千年科举史中人才辈出,也有少数堪称精品佳作的试帖诗出现,比如唐玄宗天宝年间钱起的那句千古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参加省试时所作。

    翌朝科考对诗歌的看中远不及遥远的诗意大唐,白鹤明在作诗上也没有太强的天赋,凑了一首韵脚严整、扣题融洽的诗抄在了答卷上。

    最后一题根据四书五经中的某个句子做文章才是整张考卷最关键、评卷人最看中的地方,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八股文”。

    八股文开篇先破题、承题、起讲、入题,然后再写主体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部分都有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错一点就会被直接罢黜,成了折磨了科举考生数百年的噩梦。

    但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有能力,就算是写一样格式的八股文,也不乏写的言之有物、精彩绝妙之辈,现代流传下来的状元卷里的文章,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迂腐八股文”能形容的。

    本届苏州府院试初试的文章题目取自《孟子》,“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这句话表面上讲的是读书和知人论世之间的关系——只是读一个古人的文章和诗作,无法了解他真正的为人,还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样才能和他成为朋友。

    但这道题出在科举考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