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可让在他们家做面条的一群妇人羡煞了眼。
“这么多礼物,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钱”
老忠叔家的孙媳妇彩屏看着这么多东西,有些羡慕,更多的是心疼那些买东西的钱,换做他们家,宁愿花钱买米面,也不会去买这些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华而不实的东西。
“你呀,少替人家操心,我听我家小叔子说,他们家一天摆面摊的钱就是这个数”
梅氏说着还伸出两根手指头摆了摆。
“两百文?”
“应该不止”
里正家的小儿媳翠香接了一句。
“光我们一天的工钱就要九十文,还要去掉买面的钱,听说他们家的面条里还有每天现熬的大骨汤和一种叫卤肉的食材,还加了一些新鲜蔬菜,所以生意才会这么好,要是一天才两百文,都不够本钱。
所以不是两百文,应该是一天二两银子。”
“嘶,一天二两,这可顶得上我们家大半年的收入了,卖个面条能赚那么多?”
也有其他人接话道。
“确实是真的,我家小叔子天天送他们家去镇上,又接他们回来,得空的时候,他还到苏家摆面摊的地方看过,吃面的人都得排老长的队。
要不是地方太小,坐不了太多人,有些人难得等,不然他们家的生意还会更好。小牛还说他有幸吃过一次,那是真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梅氏是村长家的儿媳妇,所以要说苏家的情况谁最了解,那非她莫属了。
所以她说话大家都信。
大家都被苏家的富贵搅得有些心神不宁的,她们也多少有些不甘心,同样是贫苦百姓,怎么人家就能日进斗金,她们却只能给人做个帮工。
现在她们也学会做面条了,是不是自家也可以去做这个生意,不求能每天二两银子,哪怕每天二百文也是好的呀!
有这个心思的又岂止是一两个。
唯有梅氏心里门清,她第一天做工前她的公爹刘村长就叮嘱过她:苏家已经不是普通人家了,但是他们始终是杏花村人,与这样的人家打交道,不要耍心眼耍心机,那么人家飞黄腾达也不会亏待了她们这些帮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