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几件大事震惊朝堂。颉利可汗因与突利可汗矛盾激化,派兵征讨突利。
突利可汗再次向李世民请求归附,向大唐紧急求援。
李世民以一边是便桥之盟的约束,一边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情义和诚信左右为难,表明自己在东突厥未明显违背盟约、犯下大罪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的态度。
长孙无忌正式辞去吏部尚书由高士廉代理,礼部尚书温大雅病重卧床,无法处理朝事,告病卸任,由河间王李孝恭接任,并明确了接下来对东突厥各部落的外交策略。
兵部尚书杜如晦安排在家安心养病由李靖接任,李靖看懂了陛下的意图,大唐需要的是等待东突厥进一步的内耗,以达到军事上的一战必胜,
跟着上奏了军需粮草征调情况,并对一些军器提出了建议,朝上未能有效解决。
最重磅的当属下旨尉迟恭出任襄州都督,即日出发。
众臣这才明白为何今日尉迟恭没有参加早朝,一时朝堂窃窃私语,有的面露得意之色,有的则扼腕叹息。
几件大事过后,李世民刚要让高福宣布散朝之时,任散骑常侍的鲁王李元昌突然出列,
弹劾长安县子秦浩行为不端,生活奢靡、行为放荡、礼仪不当、有失体统、与民争利、日逛青楼、食邑违制等八大罪状。
惹得刚刚接替杜淹成为御史大夫的温彦博不断皱眉,御史台都没看得上的这些弹劾理由,你一个堂堂的亲王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而且针对一个小小的县子。
其余与秦浩关系亲密的大臣也是有些不解。
高福为难的看了眼李世民,心道,这是你弟弟,我也没招,看来仙客来够呛能去成了。
李世民也没料到这个七弟会在朝堂提这么个破事,连御史都没把秦浩的事拿上来说,一个刚下山才多久的小子,还为朝廷立了大功,难不成山上有人教授这些不成。
有些不悦道:“元昌,秦浩立有大功,且一直在山上修道,不通礼仪有情可原,无有其他事情退下吧。”
李元昌见自己精心准备的上奏被一句话就驳回了,哪肯甘心,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所奏均为事实,秦浩立有大功不假,然已还俗入朝,就当遵循朝廷之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