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 第147章 朝堂暗流悄涌动,城外辞别尉迟恭(2/4)
员之规。

    其经营酒楼,有与民争利之嫌,这岂是朝廷官员提倡之事?

    日逛青楼,更是伤风败俗,坏我大唐风气,若不惩处,何以正朝纲?

    至于食邑违制,更是对朝廷制度的公然挑衅,陛下不可不察啊!”

    长孙无忌出列道:“微臣附议。”

    李世民眉头微皱,面色渐沉,深知李元昌此举背后或有深意,但当着众臣之面,也不能失了公允。

    段纶刚想出列反驳,不料温彦博先了一步出列躬身道:“陛下,鲁王所奏之事,御史台有所知晓。

    仙客来酒楼在京城广为传扬,相信不少大臣亦都光顾过,大唐虽不提倡官员经商,然则律法中并未明确禁止,

    况不需微臣明言,朝堂之中又有几个没有诸多产业。秦县子既无身世,又无官职,若是制盐之法不献于朝廷,成为巨富应是不难吧,不知有几人能做出此等大义之举?

    秦县子下山不久,对我朝礼仪规范或有生疏,但其心向朝廷,此功不可磨灭。

    至于说其日逛青楼,臣也有所耳闻,可据臣所知,乃是为酒楼开业造势之举,怎能说是放荡之行?”

    房玄龄在一旁听着温彦博的话,心中却是想着徒弟开业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心中一叹,徒弟早就料到会有此番境遇,看陛下的反应就能知道,陛下根本不甚在意,一切皆被徒弟言中,心中不由甚是欣慰。

    同时也是不解温彦博的行为,按说徒弟与其没有任何瓜葛,如今却挺身而出为徒弟辩驳,倒是今日意料之外的事。

    “再论食邑违制,秦县子的食邑虽然超量,但却是陛下亲允,何来违制一说?

    况更换之地是大唐建国之初便无人问津的荒僻之所。若真能开垦成良田,微臣反而认为亦是功劳一件。

    鲁王殿下以此弹劾,不知是何用意?若仅凭一些不实传言,便要定一位功臣之罪,恐寒了天下人之心。

    朝廷用人,当观其大节,秦县子为朝廷立下大功,于社稷有益,些许小节之失,可责令其慢慢改正,而非是在朝堂之上兴师问罪。”

    李世民微微点头,看向李元昌道:“元昌,你可听明白了?温爱卿所言有理,朕用人唯才是举,秦浩之功,朕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