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 第211章 医馆招徒动长安,青莲遣婢通风信(1/6)
    三日之后,长安城中又出传闻,桃源庄医学馆招收普通百姓之家的子女,年龄十五以内,男女不限。

    这个消息对于家境好些的倒是无所谓,但是却给了一些贫困的家庭点燃了希望,只是犹豫着女子居然也要,不会是要做什么暖床之事吧。

    直到长安县衙发了份公告:凡被桃源庄医学馆召收进医学院之人,身份划归医者

    这下长安轰动了,彼时医者的地位介于农与工之间,虽不如农的地位受尊重,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脸朝黄土背朝天,顶个身份有啥用,医者就不同了,那经济收入相对可观,生活较为稳定,当然庸医肯定不算。

    尤其是平民百姓家的收成要看老天,这要是儿女有了医者的身份,不只自家看病能节省一大笔钱,更是不愁以后的出路。

    一时纷纷聚集到了县衙的公告前面,问着一些公告上的内容,再一听学费全免,有吃有穿,学习五年,出徒行医或坐馆。

    这下彻底全都不淡定了,疯了一般的往家中跑,那些年龄超了十五的不住的抱怨,为啥年纪大了点就不行呢,能不能宽限宽限。

    太极宫立政殿,长孙皇后听着刘瑾讲述着长安城中的事件,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正则这孩子总是花招百出的,但却都是对百姓极好之事。

    长乐也对父皇讲过培养医者的重要性,还能随军救治伤员,并讲述了秦浩关于成立军中医疗队的畅想。

    李世民自是被深深打动,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直接下令长安县衙,以官方出面,配合招生的事宜,也算给医学院做了个背书,只不过定了每位医者至少要入职军中一年。

    长孙不无感慨道:“二郎,如今我看这长安城到处说的都是正则的事,正则虽不在长安,但却到处都是正则的传说啊。”

    李世民笑道:“徐王给朕上了奏折,说此子是治理地方的奇才,想让朕下旨将正则派到绛州,你猜他说了句什么话?差点没给朕笑死。”

    长孙奇道:“什么话能让二郎如此发笑?臣妾也甚是好奇。”

    “哈哈哈,他说正则去绛州治理,正是叶落归根。朕气得呀,这才二十出头,就想出这样借口来,若不是元礼善政,朕如何会让他去绛州收拾残局。他想得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