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年正月末,紫禁城太和殿内。
弘历高坐于雕龙金漆宝座之上,目光如炬,威严的视线缓缓扫过殿下。
此时,户部尚书海望迈着沉稳步伐,快步出列,撩袍跪地,声音洪亮且恭敬:“启奏陛下!过去一年,我朝财政各项目成绩斐然。
田税收入2500万两,商税1500万两,关税900万两,盐税达800万两,另有杂项收入200万两。
兵部组织的大型商队远赴海外,不仅盈利300万两,还运回粮食900万石,极大充实了我朝储备。经核算,诸项收入共计6200万两,相较去年提高了一成有余 。”
弘历听闻,龙颜之上浮现出一抹欣慰之色,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对过往一年成果的认可。
殿下群臣听闻这骄人的财政佳绩,纷纷交头接耳,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此前推行的商业改革、对外开放与海外贸易策略,在此次奏报中彰显出显着成效,为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着实令人振奋。
待朝堂议论声稍歇,弘历目光如电,直视海望,开口问道:“海爱卿,既知晓收入情况,那过去一年,我朝的各项支出又是如何?”
海望听闻,身躯微微一凛,再次恭敬叩首,有条不紊地回禀:“启奏陛下,过去一年,我朝军费支出共计3300万两。
其中,出兵东北耗费500万两。官员俸禄一项,支出2200万两。”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此外,兴修水利投入400万两,用于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保障农业灌溉与百姓安危。
赈灾济民拨出100万两,帮助受灾地区百姓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生活。如此算来,总支出达6500万两,相较收入,超支300万两。”
高达3300万两的军费已然让朝廷财政倍感压力,而这其中还未包括采购新式火枪的费用。
过去一年,内务府共计采购了足够装备6个师的火枪,花费了两百多万两白银,还好之前抄家收获不少,否则弘历也难以推进火枪换装。
弘历看向殿下低头不语的大臣,和声安慰道:“诸位爱卿也不必过于忧心,去年商业改革与海外贸易已初显成效,朕相信,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