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 > 第202章 你跟咱来(1/3)
    朱元璋听了朱英这番话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实际上,即便朱英不开口替解缙辩解,单从眼前这本密密麻麻、详细记载着各种事项的本子来看,朱元璋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清楚解缙究竟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毕竟以朱元璋对解缙的了解,那可是深入骨髓的呀。

    想当年解缙的模样,朱元璋至今还历历在目呢,要不是因为解缙身上那股子读书人的清高劲儿实在太过明显,朱元璋又怎会特意打发他回乡去静心读书,好借此机会打磨掉一些他的棱角,收敛一下他的心性呢?

    而此次朱元璋之所以把解缙叫到这儿来,其初衷本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锤炼解缙,观察一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砺之后,解缙是否能够真正放下读书人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变得更加务实、接地气一些。

    要知道“士农工商”这四个字可是由朱元璋亲自定下的,其中“士”被排在了所有人群的前列。从这一点就能够明显看出,朱元璋对于这些读书人的重视程度简直超乎想象。而且,朱元璋给予这些读书人的优待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说,他们可以免除繁重的徭役之苦;又比如,士子们根本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系列优厚的政策,使得明朝初期的那些读书人成为了最为有风骨的一群人。

    就拿着名的“建文三傻”来说吧,虽说这三人在智谋方面或许稍有欠缺,但论起骨气来,那可真是一个比一个硬气啊!否则的话,朱棣又怎么会被逼到不得不灭掉方孝孺整整十族呢?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相较于其他那些自命不凡、眼高于顶的读书人而言,解缙仿佛已渐渐地收敛并放下了他身为一个文人所特有的那股傲气。

    这种变化无疑是朱元璋最为喜闻乐见的,因为只有如此谦逊温和的解缙,他才能够放心地将其留下来,以备日后朱标和朱英之需!

    只见朱元璋缓缓合上手中的本子,然后抬起头,目光落在了解缙身上,缓声道:“解缙啊,你且随咱过来!”言罢,他便转身朝着一侧迈步而去。

    解缙见状,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快步跟上朱元璋的步伐。

    而一直在旁侧默默观察着一切的朱英,当听到朱元璋要带解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