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县之尊,他必须采取行动,既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更重要的是,若能妥善安置灾民,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政绩,足以支撑他升任府官,迈向更高的官位。
然而,陈志心中也有隐忧。他担心手下的官员和胥吏们阳奉阴违,借机中饱私囊,导致赈灾工作流于形式。为了确保慈善活动能够有效执行,他决定亲自担任慈善救助机构的负责人,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震慑手下那些想趁机混水摸鱼的人。
为了尽快开展赈灾工作,陈志迅速调动了县衙内的所有可用资源。首先,陈志下令将一个临街的粮仓清空出来,改造成慈善救助机构的指挥部,并挂上了“善捐堂”的牌匾。这个粮仓位置临街,交通便利,既方便各方善长仁翁运送财物过来捐赠,也便于县衙对赈灾物资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善捐堂内,陈志安排了县衙里文书写得最好的书吏担任记事,负责记录每一笔捐款和物资的进出,确保账目清晰透明。
陈志深知,善捐堂作为赈灾工作的核心机构,不仅承担着接收、分配善款和物资的重要任务,更是全县上下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善捐堂的运作安全有序,他立即召来了县尉和捕快班头,详细布置了任务。
陈志要求县尉说安排县卒,在最近的时期,要注意守好城,防止意图不轨的人潜进城内,又要安排县卒日夜轮班值守,保护好善捐堂的安全。无论是县里调拨的物资,还是民间募捐的财物,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他又命令捕快班头,维持城内各处的安全秩序,其中善捐堂附近的安全秩序是重中之重。除了日常的治安工作外,还要抽调精干的衙差,专门负责善捐堂的秩序。
安排妥当后,陈志又亲自巡视了善捐堂的准备工作。他看到县卒们已经在善捐堂周围布防,捕快和衙差们也各司其职,心中稍感安心。
张华一行人接近县衙时,得知县衙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心中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当他走近善捐堂所处的大街时,却发现这里显得格外冷清。
尽管陈云和手下诸人用心良苦,四处奔走呼吁捐款,但响应者却寥寥无几。从清早善捐堂开始运作到现在,已是接近午时,善捐堂接收到的捐款却只有陈志自己捐出的一百两银子和五十石大米。此外,县衙的一些胥吏和衙差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