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就知道这次肯定不是小动,而是要大动,朔方军乃至于整个关中的兵马都要跟着调动。
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一个借刀杀人的好机会。
正如那一罐薄荷茶,虽然火候还未到,但也值得一喝。
事实证明元载的猜测并没有错,这一次真要大动干戈。
这次廷议并没有在宣政殿进行,而是改在紫宸殿内殿,已经赶到的除了右相元载和户部侍郎第五琦,还有左相王缙、户部尚书刘宴以及皇太子李适。
这其中,除了刘宴和第五琦两个人是具体办差的官员,剩下的三个人都是站在大唐政治中枢的决策者,尤其是皇太子。
皇太子李适还不到三十,从父祖那继承了一副好皮囊。
跟其他在深宫中长大的皇子不太一样,李适是在逃难蜀中的颠沛流离中长大的,青年时期更是一直在军营之中领兵。
李适从二十岁起就担任天下兵马元帅。
他跟叛军打过仗,在回纥军中坐过牢,经历极其丰富。
只不过,皇太子李适并不是大唐中枢的第一号决策者,甚至连圣人李豫也不是,因为李豫很多时候要看鱼朝恩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