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腊月十八,温州城飘着冻雨。张卫东裹着漏棉絮的军大衣,蹲在火车站煤渣堆旁,铁钩子扎进结冰的煤灰里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要过年了还来扒煤渣?\"巡道工老周跺着翻毛皮鞋,蒸汽从茶缸里腾起,在镜片上凝成白霜。
卫东没抬头,手指在煤渣里抠出半块蜂窝煤。父亲瘫在床上等着取暖,妹妹的学费还差十七块八毛,这些发硬的煤核能换八分钱。铁轨突然震动起来,广州来的绿皮车喷着黑烟进站,煤渣堆簌簌抖动,有什么东西从坡顶滚下来。
是个人。
灰棉袄滚成泥球,乱发间露出青白的脸。卫东扔掉铁钩冲上去,触到的手腕比冰溜子还冷。那是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姑娘,嘴唇裂着血口,怀里紧抱的粗布包袱散开,露出半块发霉的玉米饼。
\"喂!醒醒!\"卫东扯开大衣裹住她,老周递来的茶缸却泼了自己一身——姑娘突然暴起,抓着玉米饼就往嘴里塞,噎得直翻白眼。
\"慢点吃。\"卫东拍她后背,摸到嶙峋的蝴蝶骨。茶缸里的热水化开她脸上的煤灰,露出双黑曜石般的眼睛,警戒得像只炸毛的野猫。
\"李秀兰。\"她突然开口,皖北口音又轻又脆,\"能帮我收点东西吗?\"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卫东看见月台边堆着十几个鼓囊的麻袋。春运的人流正从车门涌出,穿中山装的干部、挑扁担的货郎、抱孩子的妇人,满地狼藉里混着烟盒、报纸、橘子皮。
\"这些都要?\"卫东心跳加快。废品站收购旧报纸七分钱一斤,塑料纸一毛二,要是能抢在清洁工前面
\"对半开。\"秀兰抹了把脸,从包袱底掏出麻绳,\"你搬重的,我捡零的。\"
他们像两只工蚁穿梭在皮鞋与胶鞋的森林里。秀兰的棉鞋豁了口,却总能精准踩住被风吹跑的糖纸;卫东的军大衣被铁丝划破,但怀里旧书刊堆成了小山。当最后一趟列车驶离,两个雪人坐在月台边数战利品。
\"四十三斤报纸,六斤塑料\"卫东的算盘珠子在脑子里乱蹦,突然被塞进个温热的铝饭盒。
\"先喝粥。\"秀兰不知从哪弄来热水,煤渣混着糙米在饭盒里翻滚,\"你胃病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