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在大年二十八才回老家的任老师,却突然改变了行程。
准备在丽江小住几天才回老家的她,和老赵通完微信后,立马买了凌晨去往老家的高铁。
三年没有回过老家了。
不是不想回,总是有些迟疑。
刚参加工作那会,每年都会回去的,从挺着大肚子到抱着儿子,好像第一次和屈兵生气就和回家有关,儿子才三个多月,她执意回家,屈兵不许,两人就吵了起来。后来屈兵不阻拦了,自己回家却越来越少。
应该是从儿子上小学开始,回家就从一年一次到几年一次。
自以为是的以为和弟弟有关。比任老师小七岁的弟弟一直在父母身边。
任老师上大学的第三年,初中刚毕业的弟弟就辍学打工了,而且还是劝阻不住那种。为此,任老师还追到弟弟打工的工地,可弟弟却躲着不见。并不是每个乡下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但知识并不垂青所有的人,弟弟从小就对书本不感兴趣。
好像和弟弟的隔阂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她不只一次的苦口婆心劝说,可弟弟不听:“我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种地,我喜欢钱。你知道父母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吗?”
弟弟二十岁那年,第一次开口向任老师借钱。对,是借不是要:“姐,能借我点钱吗?”为此,弟弟风尘仆仆的从老家来了c市,那是弟弟第一次来姐姐家,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来过第二次。
“借钱?你要上学吗?”在她的眼中,弟弟还是个孩子,没有继续上学,始终是她心中的遗憾。
“不。我想开个店,搞水暖建材。”弟弟有些扭捏,但眼里亮闪闪的。
“噢,那你需要多少?我看看能不能凑上。”任老师问。
“五万行吗?我挣钱了就还你。你放心好了。”弟弟一脸希冀。
五万?任老师自己也吓了一跳,对于二千年左右的她,那是她近十年的工资。
“这么多呀?我一个月才开300多的。”任老师说。
“你和姐夫商量一下呗,又不是不还你,打借条那种。”弟弟不死心。
钱终究是没有结成。和屈兵倒是商量了,可屈兵说:“救急不救穷知道不?毛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