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他们俩团圆可好?”

    李明叙沉默了好几息,最终在父亲的殷殷目光下,方才轻轻的点了点头。

    “知晓了,我定会办妥的。”

    “好,你也去吧。

    路上要当心。

    行事莫要太过匆忙,左右都这么多年了,也不差这一时半晌的功夫。”

    “是,孩儿拜别父亲。”

    高大挺拔的男人,虔诚的跪地叩首,与父亲辞别。

    然后头也不回的跨门离去。

    看着他那远去的身影,老李翻了翻脑子里关于过往的记忆,只能徒留下一地叹息。

    “唉,这孩子啊,大概是永远也走不出来了。”

    送走了小主子们,大管家刘忠就站在宣国公的身边,好言相劝。

    “二爷莫要太过忧心,大公子早已经长大成人,他心中有章程着呢。”

    “有章程是有章程,但是他心中也有怨有气有愤愤不平。

    说一千道一万的,还是我哥当初那性子太不好了,死了媳妇儿怪在孩子身上作什么?你说说这都叫什么事儿?

    也不怪孩子心里怨他,我要是今天不跟老大把话给说定了。你就看他能不能干出来,把他亲爹亲娘给分到两边埋了的事情。”

    依大公子的性子,应该能干的出来。

    大管家低头不说话,就听宣国公一个人说。

    “唉,甭管当年的是是非非到底算谁对谁错,总归人死如灯灭。

    便如了他的愿吧。

    省的下辈子,两人再做一对劳燕分飞的苦命鸳鸯。”

    不管二爷如何在背后絮叨早已经作古的大爷,李忠都非常聪明的垂手站在一边,绝对不搭腔。

    主子的事情,错也好对也好,哪有随从说话的份?反正这多年了,二爷自己一个人就能说的挺好。

    管家陪伴着老李坚守在宣国公府,天天准时准点给上门的晋王殿下,端出去一碗馊了吧唧的闭门羹。

    再抽出点闲空来,跟一众削尖了脑袋想捡便宜的皇子王爷们,瞎特么掰扯点不存在的道理。

    日子过的倒也还算充实。

    而另一边潇洒出京的小李们,正带着一大群丫鬟随从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