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朝廷只掌管准入的规则,将准入资格化作凭证售卖,民间自负盈亏,一可以完全放宽民间开采盐池的限制,增加盐的产量,二是朝廷本身摆脱卖盐的繁琐,将中间隐形的那些全部变成自己的利润。”

    说完,公孙赞对李彦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彦倒没觉得什么。

    这只不过是历史上的盐引法,他补充道:“若是让商人运输粮食到边疆,在边疆领相应的盐引,就可以解决边疆粮食问题了。”

    公孙赞再一次愣住了,甚至当场跪下了,激动地说道:“陛下圣明!”

    连一边的曹谦德都震惊了。

    还能这么玩?

    当然可以!

    李彦心里想着,这些人没想到这么玩也正常,毕竟这是宋朝才出现的,汉唐都没有这么玩过。

    盐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商人为了得到盐引,当然愿意费尽心思运输粮食。

    例如运输一百万石粮食过去,获得价值两百万石粮食的盐引,路上亏损的那一部分也赚回来了,转手卖出去,又赚一笔。

    盐商可以赚钱,朝廷可以得到粮食。

    总结下来:把盐这个资源,变现成粮食,这个变现的场景是边疆军粮。

    而且朝廷专卖,盐价只会更高,让不同的盐商去卖,至少还有相互竞争。

    只要朝廷控制好盐引和粮食兑换价格即可。

    “左相以为如何?”李彦看着曹谦德。

    曹谦德是左相兼礼部尚书,左相的任务是审批政策,有驳回的权限。

    礼部尚书又是六部之首,管理官员品德考核,权力极大。

    但曹谦德这个左相显然是个老油条,用手一搓,能剐好几层油下来的那种。

    “陛下圣明,这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既然左相都同意了,那就这么办。”

    “不过……”曹谦德又为难道。

    “不过百官未必会同意,陛下您是知道的,政策您和宰相可以拍定,但还需要官员去执行,例如这个政策,户部和兵部肯定需要……”

    “谁不同意让他来找朕!就这么办,不要浪费时间了,政事堂今日草拟!”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