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家主人说,每次把货运输到殿下这里,很麻烦,尤其是我们拿到钱,运出去就更麻烦。”

    “你放心,我给你开具放行的文书,没人敢拦。”

    “那也不行。”

    “那你们想干什么?”

    “我们想在夏丘郡设立一个互市点,殿下以后要买,可以去那里买。”

    “那我岂不是还要组织人去运输?”

    “汴河运输之方便,花不了多少钱,这些丰厚的利润,会让殿下赚得盆满钵满。”

    “好好好,剩下的货呢?”

    “在夏丘郡。”

    “让我自己去取?”

    “派人去就可以。”

    魏合来回走几步说道:“好,我答应!”

    裴济走之后,周浚说道:“殿下,卑职以为可以以此事来去说服信陵君。”

    “如何说服?”

    “陛下现在的心病是什么?”周浚问道。

    “嗯?”

    “是缺钱!”周浚道,“此次损失惨重,朝廷要给抚恤金的,至少二十几万人战死,数百万两抚恤金。我朝国库一年税收不过一千多万两,陛下现在一定为抚恤金发愁,信陵君也一定为这事在想办法。而你,如果从夏主那里拿到三百万匹丝绸,每一匹丝绸赚600文,也有180万两了。这已经解决了接近一半的抚恤金!”

    “那我不要钱了?”

    “通过这件事取得信陵君的支持和陛下的信任,比赚钱更重要。”

    魏合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有道理!就这么办,不过我自己好歹也赚一些,你们也拿一些,大家都赚,这件事才能长久。”

    魏合并不知道,丝绸其实是小赚。

    真正大赚的是纱巾和布匹,这才是刚需,是平民的刚需。

    平民比士人的数量要多得多,一旦李彦的产能彻底扩张开,有苏州和常州源源不断供给原料,一匹匹布将会日以继夜地从工厂里出来。

    四月初一,李彦坐在江宁城小春街的茶楼上。

    对面有一家新开的丝绸商行,就叫纹绣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