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蚕丝、苎麻等等原料,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被分配到了各个地方,进入到那些工厂里。

    工厂内部纺织机的声音日夜不停,无数丝绸从机器里出来,被人搬运、运到船上,再分发到指定的地方。

    大量从银行贷款出来的钱财变成了丝绸、布匹,它们将被送往北方的晋国、辽国。

    在整个十一月份,李彦一边与公孙赞、沈彬核对着各州郡的丝绸汇报,一边叮嘱着常瑜到建安郡要速战速决。

    倒是在十一月底的时候,杜素带回来了消息,辽国的燕王耶律仁令愿意合作。

    这对李彦来说是另一个好消息。

    辽国虽然遥远,与辽国的合作无法像与晋国那样紧密,但只要能阻止魏国通过互市缓和辽国的关系,就达到目的了。

    他相信,现在魏崇延一定在抓狂。

    这些局布下去之后,并不是那么快就能有明显效果的,至少目前来看,它无声无息,仿佛什么都没有做。

    不过李彦有的是耐心,他可以慢慢等。

    在这段时间,常瑜统领三千人,在江宁的渡口登上船,进入汉江,一路东行,他们的目的是沿海抵达越州的建安郡。

    与此同时,李彦还让京畿转运使蔡霖兼任了冶铁司的负责人,让他安排人去荆州一带开采铁矿。

    到了年底的时候,各个衙门都开始忙碌起来,宋濂每天在中书省加班加点开会,公孙赞每天都在核对财报。

    陈凌也忙得不可开交。

    杨宁则奔走在苏常各郡监察新政的问题。

    最闲的反而是李彦,不过他整天给韩世忠、张文泽和陆康写信。

    写信的内容大多是说一些琐碎的后勤之事,顺便问问前线城寨修建的问题,还有关于工兵营的问题。

    再跟他们聊聊火药的事情。

    等到十二月初十以后,江宁城开始下雪。

    这个时候,从宋州回来了一些关于前线的情报,其中有一条扔到江宁朝堂上是格外醒目的:魏军骑兵发动了对青阳郡的进攻,有一支骑兵甚至深入国境三百里。

    这个消息很快引起了朝堂上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应。

    要知道,李彦已经穿越过来快两年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