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香不以为然:“谁爱学谁学,做这种小玩意,我起码有一千种花样。等他们学会,我又出新花样了。他们永远只能跟着我的脚步走,不可能跑在我前头。”
赵清隼瞧着她那笃定自信的表情,眼底露出赞赏。
眼前的女同志不像个农村妇女,有眼光,有见识,敢想敢干,实在难得。
要是能跟她合作一把,说不定能解决厂里不少的就业问题,就是不知道她肯不肯。
“李同志!如果这种东西大批量生产,会有销路吗?”赵清隼问。
“当然有了,只要有货,就没有卖不出去的道理。”李青香的眼神落在赵清隼的嘴角处,侃侃而谈,“我这东西别说咱们市,就算是丢去京都,海城,那也难得一见。
女人们束缚了太久太久,好不容易瞧见些能让自己变得好看,变得与众不同的东西,自然舍得花钱。
我做的款式很多,花样也多,放去大城市,绝对好卖。可惜我手里没那么多碎布,满足不了大城市的需要,在咱们市里卖卖还行。”
听她这么一说,赵清隼在心里慢慢盘算。碎布厂里多得是,皮筋,发夹也好买,做的话可以交给厂里的家属们。
要不承包出去也行,做好了送去百货大楼卖,要不就去海城的百货大楼租一个小地方卖卖看。
转念一想,厂里的家属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得请这位李大姐来当顾问,可她会乐意来吗?
“李大姐!我厂里碎布很多,如果承包给你,能做出多少?”
李青香思考片刻:“这个我不敢保证,农村妇女白天要出工,回家要干家务,根本就没时间做,我也不打算承包。
厂里要做,那是需要效率的,小打小闹做几个挣点外快可以,要是厂里准备搞,我的建议是让厂里的职工做。
就从最简单的发圈开始,做一批出来,送去海城那边试点,能行,就继续往下走。不行,就想别的招儿。
外包出去怕是不行,一个是质量不好把控,再一个是数量未必跟得上订单需要。这东西便宜,人人都能买得起,销量应该不错。”
李青香的建议让赵清隼陷入了沉思,感觉眼前的李青香跟农村妇女真不能相提并论,言谈举止透露出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