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灵山之灵
戊申年六月初六,寅时五刻,棋盘峰巅的雾霭比往日浓了九分。无头石人公的花岗岩躯体披着苔藓织就的青衫,石颈处的断痕已被千年风雨磨成温润的弧面,晨间的露水顺着他石肩的褶皱汇聚,在胸口凹处积成小小的镜湖,倒映着三十六峰的剪影。山风掠过他腰间的草绳——那是百年前香客系上的祈福带,褪色的红绸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串未散的经咒。
“石人公醒了!”山脚下的更夫敲响铜锣,声浪震落松针上的露珠。庙祝老钟背着香篓拾级而上,竹篓里的艾草与檀香混着晨露蒸腾,在他身后画出蜿蜒的烟路。行至“百步云梯”中段,忽见石人公的石掌边缘泛着微光,五根石指的缝隙间,竟生长出几簇淡紫色的灵香草,花瓣上的露珠映着朝霞,如同碎钻缀满岩缝。
“今日是您的诞辰呢。”老钟对着石人公的断颈轻声念叨,将三炷香插入石掌前的凹槽。香头刚燃,云雾突然翻涌,在石人公膝头聚成“风调雨顺”四个大字,转瞬又化作蝴蝶,振翅飞向各座峰峦。老钟眯起眼,看见二十里外的梯田在雾中若隐若现,稻秧正顶着露珠舒展,仿佛听见了大地的呼吸。
一、降魔祛灾
(一)晨光中的朝圣路
卯时初刻,第一缕阳光劈开雾霭,将“千级天阶”染成金红色。每块青石上的脚印凹痕都闪着微光,那是千年朝圣者的鞋底与岩石摩擦出的包浆,深者可容指节,浅者如吻痕,记录着无数次“心有回响”的触碰。古松列队而立,树龄逾千年的“迎客松”枝干横斜,松针上的露珠滴落石阶,发出“叮咚”清响,与远处传来的山歌声应和——采茶女的竹篓里,新摘的灵山云雾茶还带着晨露,叶片上的绒毛在光线下如同覆雪。
行至“试剑石”前,可见半人高的摩崖石刻隐现于晨雾。篆文“灵山之灵”四字每划都深及寸许,笔画间嵌着细碎的云母,阳光掠过便金屑纷飞。传说东晋葛洪在此炼丹,见巨石如人,遂以剑刻字,石粉落地成泉,饮之可祛病。此刻有位老农用葫芦接取石缝渗水,水珠落入葫芦时发出清越的“当”声,如同金石相击。
(二)石人殿前的叩首
转过“回马岭”,石人殿的飞檐突然刺破雾层。琉璃瓦上的金箔在阳光下流淌,